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情的纲要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偏向、提供了基础遵循。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任务紧迫、使命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继续职责使命,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坚持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培养引领未来的立异型人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基础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基础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基础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情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育人偏向。党的领导是办妥教育的基础包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坚持和增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卖力制,才华确保党的教育目标政策和党中央决策安排扎扎实实地在高校贯彻落实下去。中山大学始终坚持党对学校事情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目标,连续增强革新党建和思想政治事情,培育创立全国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职位,牢牢掌握育人要害环节。党的立异理论是我们党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事情的“指南针”。深化党的立异理论学习教育,把思想政治事情贯串教育教学全历程,不绝革新立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富厚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高质量“大思政课”事情体系,才华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实现全员育人、全历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山大学坚持不懈推进党的立异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贯串教育教学全历程、各环节,引导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流传者、忠实实践者。
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掌握育人效果。强教必先强师,增强教师步队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事情。深刻掌握教育家精神的焦点要义、富厚内涵和实践要求,不绝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培根铸魂的定力,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华不绝培养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立异精神、实践能力,使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真正生长为堪当民族再起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山大学聚焦立异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保存的主要差别和突出短板,着力增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步队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坚持“增强基础、增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理念,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实施以学生生长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革新,健全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教学体制机制革新,培养引领未来的立异型人才。
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立异驱动生长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生长、科技立异、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科技立异、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要害点,在效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立异驱动生长战略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与特殊使命。
打造立异人才聚集地,引发人才立异活力。高校聚集了顶尖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的立异团队和优秀的青年人才。打造立异人才集聚地,营造有利于立异的宽松情况,能够不绝引发人才立异活力。中山大学面向新时代新要求,着力打造立异人才聚集地,以建设一流师资步队为目标,坚持教师分系列治理,全面实施“预聘—长聘”制度,不绝优化学校人才步队结构,构建从“青年人才”到“战略科学家”的人才生长梯队;推行研究型教师聘任革新,实施代表性结果评价制度,建立青年杰出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完善教师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多措并举为集聚立异人才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情况。
夯实立异人才培养地,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立异型人才通常具有很强的学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生长。高校具备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能够为立异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情况,关于推动世界科技生长和工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积极探索培养引领未来的立异型人才,提倡“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坚持最大限度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立性和洽奇心,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剖析息争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师教学从纯粹教授知识向资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事情、如何相助、如何生存转变,推动学生学习从为“应付考试”向个性化自主学习转变,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生长,更好适应未来生长。
成为立异人才生长地,提升科技立异能力。高校是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阵地,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国际交流相助广泛等优势,有利于开展原始立异、集成立异和开放立异。为打造科技立异策源地,中山大学构建起“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修订完善科研治理制度,探索年度考核与长周期考核相结合的弹性考核机制;建立多部分相助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协同制度;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孝敬;坚持以我为主,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和港澳台交流相助,厚培科技立异土壤。
聚焦效劳国家战略需求,加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生长、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立异能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解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这为加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偏向、提供了基础遵循。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优化学科结构。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增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立异,紧盯解决我国要害焦点技术“卡脖子”问题,动态调解优化学科设置,才华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生长的支撑力、孝敬力。中山大学稳步推进学部制革新,优化学科结构,健全学术治理体系,引发院系活力,增进学科交叉。锚定国家生长需要,新建了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柔性电子等学院,为国家战略生长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要害焦点技术的自主可控。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增强有组织科研。目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厘革加速演进和拓展,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缘,同时也面临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高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连续推进科技立异机制革新,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加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设计,推动科技立异和工业立异深度融合,才华充分发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不绝提升效劳国家需求的能力。近年来,中山大学国家超等盘算广州中心、“天琴计划”、华南高品级生物宁静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顺利建设完成投入运行,涌现出高精度超长距离地月激光测距、陆面模拟系统、镍基高温超导体等重要科研结果。粤港澳生长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智库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积极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孝敬智慧。
锚定经济社会高质量生长需要,增强科技立异动能。推动高质量生长是我们目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生长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要求。作为经济生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要主动融入生长阵势,找准摸清经济社会生长中的突出重大问题,增强学科专业设置同经济社会生长的联动性,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交流机制,增强科技立异动能,提高区域人才供应质量,提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生长的支撑力。中山大学扎根广州、珠海、深圳三地办学,紧紧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相助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缘,在大湾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立异高地中充分发挥作用,连续为大湾区输送高水平立异人才,支撑大湾区经济、科技和工业生长,提供一流医疗卫生效劳,增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结构结构的连续优化和交流相助的不绝深化,为推动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生长阵势孝敬力量。
站在百年新起点上,中山大学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偏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生长门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生长需要,一体推进教育革新生长、科技立异和人才培养,将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学校的生长动能,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加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孝敬更大力量。